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云南大学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统领,把学习贯彻贺信精神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相结合,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兴调查研究”“大思政课建设”三大重点,着力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增强育人主动性――
制定《“理解中国”育人计划实施方案》《融合教育实施方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计划方案》等,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三大育人计划自制定以来,学校集中实施一系列举措,全员、全程、全方位推进育人工作。开设“通过观察理解中国”“理解可爱中国”课程2门,累计选课540人。“调研服务彩云南”立项支持543项、2770人次,深入云南129个县(市、区)和21个边境口岸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论文等成果2984项。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聚焦“大兴调查研究”重要法宝,全面增强育人实效性――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校发扬百年云大学术传统和优良学风,大兴调查研究。
自2022年10月以来,学校牵头启动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从云南129个县(市、区)中选出42个样本县(市、区),来自全国各地数十所高校的875名师生深入696个自然村,大调查项目行程7万余公里,完成了348份村居问卷和9048份个人问卷。结合“定量+定性+社会服务实践”混合调查模式,通过县级相关部门、行政村、自然村、家户四级联动,最大化挖掘数据收集的广度和深度。大调查全面调查和反映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变迁,准确把握乡村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同时,建立乡村振兴讲习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通过乡村社会大调查,真正把学校小课堂延伸到了社会大课堂,成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斌介绍,截至今年6月,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发现100多个乡村振兴成功案例。目前遴选并立项24个专项研究课题,围绕云南乡村振兴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今年7月至8月为大调查的第二个阶段,学校将充分利用好暑期时间,结合主题教育,聚焦课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聚焦“大思政课建设”有力抓手,全面增强育人针对性――
抓好思政课教学融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抓好思政课备课工作,抓好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学校创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已开展读书会120多期。建成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厅,共接待参观考察交流1万余人次。面向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程,面向研究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选择性必修课程,探索优化思政课课程结构,出台《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实施办法》,实施名师讲学行动计划等,不断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方式方法。(本报记者 陈鑫龙 实习生 崔语珊)
“同世界·共北斗”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业者,探索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赛事涵盖北斗创新应用技...
意向区域: 长三角 上海 江苏-南京市 江苏-无锡市 江苏-徐州市 江苏-常州市 江苏-苏州市 江苏-南通市 江苏-连云港市 江苏-淮安市 江苏-盐城市 江苏-扬州市 江苏-镇江市 江苏-泰州市 江苏-宿迁 浙江-杭州市 浙江-宁波市 浙江-温州市 浙江-绍兴市 浙江-湖州市 浙江-嘉兴市 浙江-金华市 浙江-衢州市 浙江-舟山市 浙江-台州市 浙江-丽水市 安徽-合肥市 安徽-芜湖市 安徽-马鞍山市 安徽-铜陵市 安徽-池州市 安徽-安庆市 安徽-宣城市 安徽-滁州市 安徽-蚌埠市 安徽-淮北市 安徽-淮南市 安徽-宿州市 安徽-阜阳市 安徽-亳州市 安徽-六安市 安徽-黄山市
意向区域: 全国
意向区域: 全国